世界上每十個人就有八個極度匱乏,我猜你大概也屬於那八成極度匱乏的人口。當我說你匱乏,不是說你銀行戶頭裡沒有錢,儘管物質匱乏也是迫切的社會問題,但在這裡我指的是你沒有時間: 你永遠有太多事情要做,時間根本不夠用 。在美國、德國、日本等文化各不相同的國家,時間匱乏人口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 目錄 1. 時間不夠用帶來的壓力 2. 時間不足的真正影響 3. 何造成時間匱乏現象 4. 打破時間陷阱的方法 ## 時間不夠用帶來的壓力 時間永遠不夠用的崩潰感,相信沒有人能夠免疫。現在坐在廚房餐桌邊打字的我,一樣感到時間匱乏,壓力大得受不了,我覺得那就像是胃被揪成一團的感覺。今天一大早,我收到學生向我緊急救助的電子郵件,要我幫忙解決論文問題,我原本想盡快開始寫這一章,結果就耽擱了一下。即使終於動工,我仍不時得分心瞄一下手機──唉!有一位同事正在趕一個案子,隨時會發訊息來問我事情。我待會得提早收工去看醫生,看完醫生就要直奔回家做晚餐,我想準備沙拉,再隨便弄一道什麼;然後再回到電腦前,打開我的電郵收件匣和「滾動式待辦事項清單」,這是我筆電中隨時打開的一個檔案,上面的待辦事項綿延好幾頁長。## 時間不足的真正影響 沒錯,真的很糟。2012 年,美國在職人士約有 50%表示日子過得「總是很匆忙」,約 70% 表示時間「永遠」不夠用;到了 2015 年,超過 80% 在職人士表示忙得沒有時間。這就是我猜讀者也是時間匱乏的人的依據,這可是你們自己說的呀。時間匱乏的人通常比較不快樂,產能較低,也更焦慮;他們運動量較少,吃得比較油膩,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更高。由於沒有時間,我們不得不折衷:本來應該煮一頓營養豐富的晚餐,結果只隨便在便利商店買點洋芋片和酪梨醬,一邊盯著螢幕、一邊食不知味地往嘴裡塞。## 何造成時間匱乏現象 時間匱乏現象愈來愈普遍,最明顯的解釋就是我們花更多時間工作,但科學證據並不支持這個說法。說來令人難以置信,我們現在大多數比 1950 年代的人擁有更多閒暇時間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美國人在 1950 年的平均工時是每週 37.8 小時,2017 年則是 34.2 小時。此外,美國人的流水帳日誌也顯示,過去五十年裡,男性每週的閒暇時間增加了 6 到 9 小時,女性則增加了4 到 8 小時。## 打破時間陷阱的方法 我們的工作時數不見得比較長,卻選擇整天都在工作,隨時讓人找得到。人很容易不斷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認為能賺到更多錢的事物上,好不容易有空閒時間,卻不懂得好好利用,白白浪費掉;要不然就是告訴自己不應該休息,要拚才會贏。我們會變成這樣,並不是自己的錯。現代文化中,時間本身的價值受到壓抑,社會教我們要崇拜那些從來不離開辦公室的人。除此之外,日益加劇的貧富不均,讓人覺得如果不馬不停蹄地工作,或至少要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工作,不然未來的人生就會毀了。這些因素造成所謂的「時間陷阱」(time trap),導致大多數人老是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更自在地運用時間的第一步,就是認清時間陷阱是怎麼回事,然後把它們從生活中一一找出來。
從容心態: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內容目錄
【從零開始學英文34】自我介紹:興趣
【從零開始學英文34】自我介紹:興趣
2023年11月22日
賴世雄老師親自授課及示範,從0開始學英文。3-99歲的初學者皆可輕鬆學會英文
學會英語自我介紹,才能與外籍人士有進一步認識的機會
自我介紹的重要性
在國際交往中,自我介紹是建立友誼的第一步。特別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一些基本的介紹句型是非常重要的。
範例介紹
Hi, I’m Sara Chen.
你好,我是陳莎拉。
I enjoy reading and painting.
我喜歡閱讀和繪畫。
I also love playing basketball.
我也愛打籃球。
I’m currently a university student.
我現在是大學生。
實用句型
- I enjoy... (我喜歡...)
- I love...(我喜歡...)
- My hobby is...(我的興趣是...)
- In my free time, I...(在空閒時間,我...)
【延伸閱讀】
好的主管會如何影響你的職場生涯?
職場如同一場漫長的賽跑,能夠在這場賽跑中獲得成功,需具備三大要素:跟對人、做對事、做好自己。
很多人給予我們建議,堅持努力可以達成目標,自律可以改變生活,提升認知可以開闊視野。然而,很少有人告訴我們,跟隨一位值得信賴和尊敬的主管,是終身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今天我們來討論,怎樣的主管能夠真正帶領下屬走向成功。
優秀主管提供的四個機會
在現代管理理論中,強調的是人性化管理,重視培養下屬的優勢,而非一味地強調短板。優秀的主管會給予下屬四個重要的機會:犯錯的機會、成長的機會、展現自我的機會、以及晉升的機會。
首先,好的主管會給下屬犯錯的機會。這主要考驗的是管理者體系的容錯能力。其次,成長的機會則解決的是員工期望能成為什麼樣的問題。第三,主管需要提供表現自己的舞台,這樣才能激發員工的潛能。最後,晉升的機會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直接影響到員工的留任問題。
選擇職位要有明確的規劃
選擇合適的職位需要慎重,因為這涉及到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公司的運營效益。管理者在招聘時,應該從公司戰略與業務需求出發,設計合理的考核標準,進而得出該職位所需的人才畫像。這樣,才能確保所選的人才能真正為公司創造價值。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創業大師常說“用人要疑,疑人要用”。這指的是在使用人才時需要保留一定的彈性和灰度,並仔細觀察新人的表現,進行合理的職位調整和培養。這樣才能挖掘出下屬的真正潛力。
領導力的重要性
一位出色的主管,必定具備強大的領導力。他們的領導力表現在以身作則,激勵員工共同努力實現公司目標。他們不僅能夠在工作中取得卓越的成績,還能培養出能夠和自己一起成長的優秀員工。
領導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這是每一位主管必須具備的素質。
延伸閱讀
面試成功秘訣:避免6大常見錯誤及HR的寶貴建議
面試是求職者必經的重要關卡,若能掌握面試技巧,避免常見錯誤,成功機會將大大提高。以下為6個常見的面試錯誤及HR的寶貴建議。
避免遲到與早退
最好提前10分鐘到達面試地點,不僅能從容不迫,還能觀察公司環境,適時整合這些資訊在面試中提及,給面試官留下好觀察力的印象。如果無法准時抵達,一定要先通知公司,誠懇道歉並說明預計抵達時間。
手機靜音
面試前務必將手機調為靜音或關機,避免在面試過程中打擾,全程保持專注。
必做的面試功課
一定要了解應徵公司的基本資訊,通過公司官網或其他途徑進行調查,避免在面試中表現得知之甚少或回答不清。
耐心等待
等待面試開始時的態度同樣重要,保持耐心,不要顯得不耐煩或隨處走動,這將過早地影響面試官對你的評價。
控制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應該自然得體,避免過度的動作和緊張的小動作,這會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
避免批評前主管及工作
無論對前一份工作有多不滿,都不要在面試中批評前公司或主管,這會讓面試官對你的職業道德產生質疑。
HR建議
黃淑玲HR建議,求職者應該在面試開始的第一分鐘展示自己的特質,不要過度假裝,這會影響你之後的工作適應。 洪景鑫則建議,若有特殊造型需求,應先與面試主管確認,以免適得其反。
時間與金錢的抉擇:花錢買時間到底值不值得?
前言
嗨,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理財分享。我們都聽過「省錢」是美德,但究竟在某些情況下,省錢是否真的值得?
搭乘高鐵的例子
以搭乘高鐵為例,我常常會選擇較便宜但班次較多的車次,這也意味著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達到目的地。
共乘服務的分享
在國外使用Uber或Lyft共乘服務同樣是一個用時間換錢的例子,多繞路載客可以省錢,但也相對浪費了時間。
美妝購物的經驗
有一次逛美妝店,我花了大量時間比價各大通路,儘管省了一些錢,但也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
結婚八字的故事
有一位姊姊的朋友因算命說一年內會遇到正緣,非常積極地使用交友軟體找對象,甚至花錢請算命師批八字,認為這樣能省下相處認識的時間。
金錢與時間的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在金錢和時間間做抉擇。大多數人會選擇省錢,但忽略了時間成本。時間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花錢買時間有時反而更值得。
結論
大家都希望增加收入,那麼就一定要理解時間是很寶貴的資產。省錢固然好,但過度專注於省錢反而失去了增加收入的機會,合理利用時間才是理財的重點。
Facebook創辦人重視深度思考超過繁忙工作
每日工作常態
每天清晨鬧鐘一響,許多人便開始忙碌於通勤與工作。然而,你是否曾經計算自己每週在工作上花費了多少時間呢?如果問Facebook創辦人暨執行長Mark Zuckerberg,他會說「每周在辦公室不超過50到60小時」。
深度思考的重要性
在一場透過個人Facebook進行的「你問我答」活動中,Zuckerberg透露自己每週的工作時間不超過50至60小時。這看似比美國成人平均每周47小時的工作週長一些,但對矽谷的工程師和企業主來說並不算多。他強調,實際待在辦公室的時間有限,但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關於連結世界和服務社群的問題。
十年策略規劃
Zuckerberg提到,他花費大量時間在閱讀和獨立思考,特別是Facebook的未來規劃。從近日Facebook提出的十年策略計劃中,我們可以瞥見他的思考公開在何處。
三大技術
在3月的開發者大會上,Facebook技術長Mike Schroepfer闡述了公司的三大技術未來:無人機、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這些技術旨在解決未來在社交平台上可能面臨的三大挑戰:上網限制作、資訊過濾及親朋好友距離過遠。透過這些技術,Facebook希望讓全球更多人口上網、有效過濾資訊以及提供身臨其境的交互體驗。
未來願景
Zuckerberg表示,學習中文以及閱讀具事實根據的書籍,是目前生活中的挑戰。他期望達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未來的Zuckerberg將怎樣運用科技帶領全球用戶前行,令人期待。
如何利用高效的提問技巧改善團隊討論
引言
在企業會議中,提問是溝通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然而,不當的提問可能會導致誤解或衝突。本篇文章將介紹一些高效的提問技巧,幫助你在團隊討論中更好地達成共識。
提問的共識建立
會議中常常會出現意見分歧,團隊成員可能會因為不同的專業術語或語言風格而難以理解彼此。為了建立共識,可以嘗試解釋專業術語,或以簡單的方式提問:
- 「對不起,請問剛剛的術語是什麼意思?」
- 「不好意思打斷你,可以解釋一下這個專案的目的嗎?」
有效的業餘提問技術
提出業餘問題有助於澄清疑惑,並促進更深入的討論。這些問題雖然看似簡單,卻是引導團隊成員分享更多信息的關鍵:
- 「抱歉,我不確定我理解正確,能再解釋一下嗎?」
- 「可以告訴我這部分的背景資料嗎?」
以求知者心態提問
當你有求知者的心態進行提問時,更能促使對方願意分享更多,而非感到被挑戰。這樣的提問方式能緩解緊張氣氛,提升整體討論質量:
- 「您的說明非常有幫助,但我還有一個問題……」
- 「能否再多分享一些有關這個點的細節?」
結論與應用
高效的提問技巧能夠顯著改善團隊的討論氛圍。當遇到溝通困難時,不妨放下身段,以求知者的心態進行提問。這樣,不僅能打破僵局,還能促進團隊的高質量互動和共識建立。
書名:《高效團隊的提問技巧指南》 作者:李明哲 出版社: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