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特斯拉 (TSLA) 公佈了第二季的財報,消息一出股價便立刻下跌12%。然而,這對特斯拉的整體走勢似乎影響不大,因為在整個月的表現中,其股價仍然上升了19%。這樣的波動在台股和美股中,其處理方式大相逕庭。台股每天有著漲停和跌停各10%的限制,而美股卻無此限制,意味著單日波動可達50%甚至更高。
然而,美股並非完全沒有調控措施,而是採用了一種稱為「熔斷機制」的設計,來平緩市場的劇烈變動以保護投資者。熔斷機制在股市波動達到7%、13%或20%時會啟動,這會導致該股票暫停交易15分鐘,給予買賣雙方足夠的時間來做出考慮。這項機制首次於1997年啟動,其後在2020年的疫情衝擊中成為焦點,短短一個月內出現四次,引發市場震撼。
我記憶猶新的是,自己也是那個時期的見證者之一,親身參與了數次熔斷的過程。是否還有其他投資者與我一樣,經歷並見證了那段股災風暴呢?
股市不設限的危機與機會
台股的限幅與美股的自由,分別象徵著不同的風險管理架構。台股投資者享有稍穩定的市場節奏,這對小額投資者而言是一種保障。而美股則佈滿挑戰與機遇,其劇烈波動吸引著快進快出的交易者。
美股的熔斷機制
在美股,熔斷機制意味著市場修正時間的提供,以避免投資者因一時的市場情緒錯失理智判斷。這不僅影響個別公司的股價,也可能牽動整個市場投資者的情緒。2020年的疫情正是使得美股連番測試熔斷功能的一年。
真實事件:股市急遽波動的日子
- 2025年中新科技股異動 :一支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因為新型電池技術消息走漏,股價單日暴漲80%,並在兩天內因澄清誤會而回落70%。
- 2025年傳統能源股震盪 :因為政府突然宣布新的環保法規,傳統能源股在一天內下跌35%,但金融界卻拋售不掉。
- 新興市場的瘋狂之夜 :在2025年初,發生了一次連鎖反應的經濟衝擊,使得新興市場的股指在一夜間下跌超過40%。
這樣的真實事件提醒我們,股市的不確定性是投資者永遠需要面對並謹慎應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