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股金控是許多人投資的首選,不僅資產規模龐大且股東結構穩定,給人一種穩定不會倒的想像。然而,董事長與總經理等高階主管是由政府指派,這讓人對其經營能力有所擔憂。在眾多官股金控中,兆豐金(2886-TW) 以其卓越的營運績效成為佼佼者,不遜色於任何民營金控。 ## 成立背景
兆豐金控於2002年2月4日由交通銀行與國際證券以股權轉換的方式成立為交銀金控,並在同年更名為兆豐金控。其後陸續併入中興票券、倍利證券、中國商銀及中國產險等公司。兆豐銀有悠久的歷史背景,特別在外匯業務上擁有特殊地位,並擔任台灣境內美元清算銀行。
截至2018年底,兆豐金控擁有8家全資子公司。其中許多是成立後併入再改名,如兆豐票券前身為中興票券,在票券業務中具有主導地位。兆豐金控的獲利主要來自兆豐銀,其次是兆豐票券,證券、產險等子公司則貢獻較小。
兆豐金控的淨收益主要分為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交易淨收益及保險淨收益,其中利息淨收益占最大比例。利息淨收益主要來自吸存及放款業務,外幣放款比例高達4成,整體利差高於國內平均。
利息淨收益的來源是吸收存款並放貸至企業和個人,其中企金佔比約73-75%。兆豐銀的外幣放款比例高,使其利差表現優異,但存放款利差受央行政策影響而下降。
兆豐金每年手續費收益在百億上下,主要來自兆豐銀的放款業務。儘管市場競爭激烈,手續費收益仍佔整體手續費的約七成。未來兆豐銀計劃降低保險業務比重,擴大財管手續費收入。
交易淨收益受到市場波動影響大,主要包含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兌換損益等。過去幾年的穩定度顯示兆豐金控在這方面有不錯的風險管理能力。
兆豐票券在本票、債券市場都有約三成市佔,然而近年有下滑趨勢,影響到獲利表現。逐步改革勢在必行,需加強市場競爭力。
在獲利方面,兆豐金控的ROE和ROA表現優於其他官股金控。其資本適足率在兩位數以上,符合最新的法規標準,顯示出其穩定性與安全性。
兆豐金以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吸引投資者,2018年打破法定股利限制,預計2019年現金股利達1.7元,可能帶動股價上升。
2016年兆豐銀因復興航空事件曝險約17億元,並在2017年因紐約分行涉嫌洗錢防制缺失被罰款約57億台幣。這些事件影響了其短期獲利,但經過調整後,目前營運情況穩定。
兆豐金控無疑是官股金控中的優等生,其在企金、外匯、交易等業務上都有出色表現。未來,預計其財富管理業務將進一步增強,配息穩定且向上,投資者可望獲得良好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