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年會的背景
此次全球央行年會雖然少有亮點,但也凸顯出央行行長們真正在乎的事情。對比媒體在事前刊登的新聞標題(「聯準會主席葉倫將在全球央行年會發表歷史性的演說」),此次全球央行年會的經濟政策論壇令人感到乏善可陳(事後的新聞標題:「葉倫與德拉吉並未透露貨幣政策的線索」)。此次全球央行年會在懷俄明州登場之前,市場普遍預期各大央行將在會中釋出貨幣政策轉向的訊息。各界會有這種期待並非沒有理由,但是一直以來在全球央行年會公佈政策方向並非聯準會的慣例。
簡樸的開端
全球央行年會今年邁入第 40 個年頭,一直以來都是金融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意思的是,當年堪薩斯市聯邦儲備銀行剛開始舉行經濟政策論壇時,整場會議總是讓人昏昏欲睡,因為當時堪薩斯市還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討論的議題幾乎都圍繞著農業經濟打轉。到了 1982 年,經濟政策論壇的規格稍微升級了一些,從堪薩斯市移師到 Jackson Hole,目的是希望吸引當時的聯準會主席、同時熱愛飛蠅釣魚的 Paul Volcker 到這個西部城市參加會議,因為被視為飛蠅釣魚聖地的 Snake River 貫穿整個 Jackson Hole 地區。
總覽金融危機與討論
過了 15 年,Jackson Hole 經濟政策論壇在 1997 年 8 月正式升格為全球央行年會,來自已開發國家與新興國家之央行官員齊聚一堂,以「維持全球經濟之金融穩定性」作為會議主軸,會中討論的議題包含未來「管理固定匯率架構之風險與益處」等等。無獨有偶的是,1997 年的全球央行年會剛好遇到亞洲債務危機爆發,使得該次年會成為各大媒體的焦點。隨後,亞洲債務危機在 1998 年惡化成為新興市場債務危機,導致俄羅斯債務違約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倒閉。
政策轉向與其影響
Paul Volcker 在擔任聯準會主席的期間從未在任何場合提前暗示政策轉向的消息,即便是全球央行年會也不例外。接著,葛林斯潘繼任聯準會主席後開始採取「開口政策」。儘管葛林斯潘與接班人柏南克偶爾會在每年 8 月的全球央行年會暗示政策轉向的訊號,但是長期而言這並非慣例。別忘了,柏南克在擔任聯準會主席的最後一年甚至出乎意料地缺席全球央行年會,最後是由副主席費雪在 2015 年 8 月代為傳遞政策消息,確認聯準會將轉向較為鷹派的貨幣政策。
今年的主題與觀點
今年的全球央行年會並未公佈重大的政策消息,但是從論壇報告內容可知各國央行行長如何看待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此次年會的報告主題包括「扶植企業動能,確保市場競爭」,以及「平衡短期財政刺激與長期穩定性」。 從這些報告主題可知,各國央行行長把焦點轉移到其他更全面的政策措施上,並認為貨幣政策應該要功成身退。一直以來,路博邁認為央行政策正在進入轉型期,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責大任將從積極的貨幣政策,轉到其他更全面的結構性與政策性措施身上。 我們認為從今年全球央行年會的安排可知,儘管全球央行年會已成為執行當代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藉此讓政策發揮最大的成效,但是在年會上釋出的訊號通常不會針對特定的時間或事件。其次,回顧全球央行年會在過去 40 年的歷史,會中發表的政策報告與演說常常凸顯未來的大方向,這比起針對貨幣政策釋放訊息還要來得更重要。 最後,由今年的會議主題可知,各國央行準備將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責任交棒給其他的政策官員。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各國央行在過去 7 年確實渡過非常刺激的時光。
近期市場數據與趨勢
- Case Shiller 房價指數:6 月份房價月增率為 0.7%,年增率為 5.7%(未經季節調整);月增率為 +0.11%(經季節調整)。
-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8 月份增加 +2.9 點,上升至 122.9 點。
- 美國第二季 GDP 統計數據(二次預估) :+3.0% 年化成長率。
- 美國個人所得與支出數據 :7 月份個人支出增長 0.3%,所得增長 0.4%,儲蓄率下降至 3.5%。
- 美國就業報告 :8 月份非農就業人口增加 15.6 萬人,失業率上升至 4.4%。
- 美國 ISM 製造業指數 :8 月份增加 +2.5 點,上升至 58.8 點。
本週重要事件
- 星期二 9/5:歐元區零售消費數據
- 星期二 9/5: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
- 星期三 9/6:美國 ISM 非製造業指數
- 星期四 9/7:歐元區第二季 GDP 統計數據(最終預估)
結語
從此次全球央行年會中,我們可以看出現今央行政策的變化與挑戰。儘管會中未釋出重大政策信號,但各國央行行長們仍然展現出對長期經濟穩定與市場競爭的高度重視。未來,央行將在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責任上,更多地依賴其他政策措施,這將是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