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關注電腦產業的朋友們不難發現,2017年8月技嘉(2376-TW)宣布改組,整合顯示卡和主機板業務,成立技嘉電競周邊事業群。在此期間,傳聞指原主機板事業群總經理林火元有跳槽意向,儘管公司澄清此事,並任命林火元為盈嘉科技總經理,負責筆電業務。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高層做出這樣的決定呢?
技術為本,市場導向的行銷模式
技嘉成立於1986年,由葉培城、劉明雄、柯聰源、馬孟明以及廖德和五位工程師創立。起初以介面卡和主機板業務為主,重視研發和外包生產。由於創辦人大多為工程師,他們深感行銷經驗不足,因而重視建立自有品牌和全球通路。1987年成立外銷部門,1990年、1993年及1994年分別在美國、德國和日本設立辦事處,到2005年已觸及全球超過60個國家。與Intel的多年策略聯盟使技嘉主機板市場佔有率穩步上升,自1993年首次合作以來,雙方互信關係更進一步。
轉型與改組:電競新舉措
從2014年開始,技嘉積極推動電競硬體業務。首先,成立AORUS電競次品牌,定位為高端電競品牌,涵蓋主機板、顯示卡、鍵盤、筆電、滑鼠等全方位產品。2016年進一步整合AORUS與技嘉Gaming系列產品,統一品牌形象並成立專責團隊經營。2017年將主機板和顯示卡業務整合為技嘉電競周邊事業群,林英宇升任副總,專注電競周邊業務,林火元則負責筆電及AORUS電競筆電業務。技嘉的這些努力體現其對電競市場的重視。
錯失先機,迎頭趕上
對比微星在2010年的積極轉型,技嘉曾專注於板卡業務,2013年在中國市場暫居領先,但華碩迅速通過價格戰回擊。電競市場錯失先機,使微星在顯示卡出貨和筆電部分領先技嘉。然而,技嘉自2014年的改革行動顯示出其努力彌補這一差距。
總結
技嘉雖錯失電競市場先機,但近年積極改革以迎頭趕上。目前主機板和顯示卡業務都遇到挑戰,未來路途不平坦。然而,技嘉較小的公司規模讓其具備快速轉型的優勢。雖然相比微星,技嘉經營團隊的保守策略讓其錯失了最佳時機,但持續的改革舉措或許仍能助其重拾成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