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投資中的自信與過度樂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蕯瑪島海戰 (Battle of Samar)中,美軍的護航航空母艦和驅逐艦面對日本大和號 (Yamato) 戰艦的壓倒性優勢。然而,一位少尉的絕對自信和勇氣,讓他在同伴面前鎮定地表示,他們的處境正是他們想要的。
這種勇氣在投資中有時同樣需要,但熱忱很容易從絕對自信變成一種自欺的幻想。成功的投資者能區分這兩者,而不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混淆其間。
樂觀偏見的影響
我年輕時曾對一家公司充滿信心,估計其成長率將是過去33年的兩倍。然而,事實證明這種樂觀估計是基於希望而非經驗。亞當·斯密指出,人們常以支持自己觀點的方式來篩選信息,導致自我愚弄,這種樂觀偏見在投資界屢見不鮮。
投資經理的過度樂觀
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在2006年對700位投資經理的調查發現,7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表現高於平均,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樂觀偏見讓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差勁表現,從而忽略重要的決策信息。
結論
在投資中,樂觀和樂觀偏見僅有一線之隔。接受不同觀點和外部數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這兩者的區別。樂觀本身無錯,但樂觀偏見可能代價巨大,明智的投資者應該保持審慎的態度。
期待你的想法與評論(編譯/Ing)
註1:更多關於蕯瑪島之戰的故事可參考James D. Hornfischer所著的“Last Stand of the Tin Can Sailors”。
註2:關於亞當·斯密的現代理論,可閱讀Russ Roberts在2014年所寫的“How Adam Smith Can Change Your Life”。
註3:Michael J. Mauboussin的“Think Twice: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Counterintuition”提供了深刻見解。
註4: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在2006年出版的“Behaving Badly”。
《GuruFocus》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 常識也許是錯的 投資中的十大教訓 - 查理·蒙格:人類誤判心理學(一) - 查理·蒙格:人類誤判心理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