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關注電腦產業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 2017 年 8 月時,技嘉(2376-TW)傳出部門改組,將顯示卡及主機板業務合併,成為技嘉電競周邊事業群。在此期間還曾傳出原主機板事業群總經理林火元因改組而考慮跳槽的傳聞,但公司後來澄清此事,並將其任命為筆電業務子公司盈嘉科技總經理。然而,大家或許會好奇,技嘉為何要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改組呢?
目錄
技術為底,市場推進
技嘉成立於 1986 年,由葉培城、劉明雄、柯聰源、馬孟明及廖德和五個工業技術專科學校的同學所創立。早期業務以介面卡及主機板為主,採用研發與生產外包的模式。由於創辦人皆為工程師,產品品質相對較好,但缺乏行銷經驗,特別是對於走自有品牌及全球渠道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1987 年,技嘉成立外銷部門掌握外銷管道,並於 1990 年、1993 年及 1994 年在美國、德國及日本建立辦事處。至 2005 年時,技嘉的銷售已觸及 60 多個國家,全球布局基本完成。技嘉與 Intel 的策略聯盟始於 1993 年,這樣的合作至今已持續 25 年,讓技嘉在主機板市場的技術演進上獲益良多。
錯失先機的教訓
2018 年時,技嘉的營收組成以主機板、顯示卡、伺服器及其他(包含筆電)為主,分別佔 35%、48%、13% 及 4%。隨著顯示卡業務受益於挖礦熱潮及電競市場的崛起,技嘉的顯示卡業務在 2017 年超越了主機板,成為最高營收的產品類別。然而,技嘉在電競市場的佈局上相比競爭對手微星和華碩顯得遲緩。特別是微星自 2010 年起積極轉型電競市場,而技嘉卻仍專注於板卡業務,這導致了市場機會的錯失。
重新振作的策略
為了扭轉局勢,技嘉在 2014 年推出高端電競品牌 AORUS,除了主機板及顯示卡,還開發了電競鍵盤、筆電、滑鼠等周邊產品。2016 年,技嘉將 AORUS 與既有的 Gaming 系列產品整合,統一品牌形象。2017 年,技嘉大規模改組,整合了原有的主機板與顯示卡業務,並成立技嘉電競周邊事業群,進一步強化電競市場的佈局。
小結
技嘉錯失了電競市場的先機,然而近年積極改革,希望重拾市場信心和營收成長。但與華碩、微星相比,技嘉的路已顯得更為艱難。筆者認為,技嘉規模較小,可透過迅速轉型來重拾營收成長,但其經營層過去穩守本業的策略讓其錯失了許多市場機會,未來仍需時刻保持警覺。
資料來源:年報、法說會資料、新聞整理